亚洲欧美愉拍自拍,国产精品爆乳在线播放,无码h肉动漫在线观看,午夜毛片不卡高清免费看

人民網
人民網>>聚力微光>>公益動態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5歲提高到2023年的78.6歲

建設健康中國 保障人民健康(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

記者 白劍峰
2024年09月30日10: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健康是人類的共同追求。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國之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還是人民健康,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75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取得顯著成就。人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5歲提高到2023年的78.6歲,人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主要健康指標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

從一只消失的“小蟲”看疾病防控力度

在董家鴻的心中,有一只“小蟲”始終揮之不去。他說:“實現肝包蟲病清零,是我最大的心愿。”

9月初,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再次來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此次,他依然是為那只“小蟲”而來。自2015年起,他帶領團隊30余次深入青海、西藏等高海拔地區義診,累計篩查1.8萬余人次,開展復雜包蟲病手術500余臺次。

包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嚴重威脅人民的生命健康。2018年,四川、云南、西藏、甘肅、青海等省份啟動涉藏州縣包蟲病聯防聯控工作。“十三五”終期評估顯示,我國包蟲病流行基本得到控制,全國95%以上的包蟲病流行縣人群患病率控制在1%以下。

江西省曾是我國血吸蟲病流行最嚴重的省份之一。如今,全省實現血吸蟲病傳播阻斷目標。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全國血吸蟲病疫情已進入極低流行水平。

公共衛生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消除了一只又一只“小蟲”帶來的危害,疾病預防控制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不斷健全,公共衛生應急能力有效增強。

2020年全國消除瘧疾目標如期實現,2021年通過世界衛生組織消除瘧疾認證。繼消滅天花和消除絲蟲病、脊髓灰質炎、新生兒破傷風、致盲性沙眼之后,我國又消除了瘧疾這一肆虐千年的傳染病,在中國公共衛生史和全球消除瘧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實施國家免疫規劃。多年來,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持續維持在90%以上。麻疹、乙腦、流腦等疫苗可預防的多種傳染病發病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一大批健康危險因素得到消除或有效控制。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感染率控制在1%以下。

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平均報告時間縮短到4小時以內。在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部署應用國家傳染病智能監測預警前置軟件,推動實現醫防信息互通。建立先進的病原檢測方法體系,可以在24小時內確認300余種已知病原體,60小時內有效識別新發病原體。布局哨點醫院、病毒變異、城市污水等10個傳染病監測系統,開展15種常見呼吸道病原體綜合監測,有力支撐傳染病疫情預測預警。

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實施健康中國行動,以較低的成本實現了較高的健康績效。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衛生縣1052個,國家衛生鄉鎮達2637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從2018年的17%提高到2023年的29.7%。2013年和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分別向中國政府頒發“健康(衛生)城市特別獎”和“社會健康治理杰出典范獎”。

從一臺“手術機器人”看醫療技術高度

手術室里,醫生輕輕摁下開關鍵,機器人復位操作啟動。僅僅幾分鐘,一例復雜的骨盆復位手術就完成了。幾天后,患者就可以下床走路了。

在創傷骨科領域,骨盆骨折閉合復位被公認為是世界最難的手術之一。“像這名患者這樣嚴重的骨盆損傷,如果沒有手術機器人,采用人工復位至少需要四五個小時,最終還有可能失敗。”北京積水潭醫院副院長吳新寶說。

吳新寶所說的“手術機器人”,就是全球首個“骨盆骨折復位手術導航定位系統”。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團隊自主研發的這一產品,通過先進的算法,3分鐘即可快速規劃復位路徑,達成亞毫米級精準閉合復位,讓骨盆復位嚴絲合縫,滿足了骨科微創化、智能化、標準化治療需求。

“如果將四肢骨折比喻為‘筷子’斷了,那么骨盆骨折則相當于‘碗’碎了。盆腔中有大量的神經、血管和臟器,切開手術極易帶來其他損傷,閉合手術只有少數專家才能完成。”吳新寶說,目前該系統已在100多例手術中應用。

從傳統手術到微創手術,從斷肢再植到腦機接口,從子宮內胎兒手術到百歲老人手術……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醫療技術不斷邁上新高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醫學奇跡。目前,我國產生了一批達到或引領國際先進水平的優勢醫療技術,推動了重大疾病診療能力的提升。

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設置13個類別的國家醫學中心,開展12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推進建設11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90%的城鄉家庭15分鐘內就能到達最近醫療點。

衛生資源總量持續穩步增長,資源利用和服務效率同步提升。醫療衛生機構和床位數量顯著攀升。全國衛生人員總數從1949年的54.1萬人增加到2023年的1523.7萬人。

“互聯網+醫療健康”加快發展。全國互聯網醫院達到3340所,每年提供的互聯網診療服務量超過1億診療人次。遠程醫療協作網覆蓋所有市和縣。

從一串51個家庭的鑰匙看健康管理溫度

在國家博物館,一串普通的鑰匙靜靜地躺在展柜一隅。它由51把鑰匙組成,每把鑰匙都有一個溫暖的故事。

1999年秋天,上海市靜安區彭浦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團隊長、家庭醫生嚴正從患者手中接過第一把鑰匙。當時,居民郁先生的妻子突發腦梗,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嚴正為她量身定制了康復訓練方案,每周上門進行推拿、針灸治療。當時,郁先生也被查出肺癌,經常要去醫院化療,無法照顧妻子。于是,郁先生鄭重地把家門鑰匙交給嚴正。

一把、兩把、三把……從醫近30年來,嚴正收到的鑰匙越來越多。無論白天黑夜,只要有人呼叫,他都如約而至,成為居民的“健康管家”。一串鑰匙,開啟了居民的“健康之門”。

從赤腳醫生到鄉村醫生,從全科醫生到家庭醫生……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代代基層醫療衛生人員成為居民的“健康守門人”,見證了從以疾病為中心到以健康為中心的歷史性轉變。

不久前,“全生命周期六病共管中心”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醫院生態新城院區揭牌成立。所謂“六病共管”,就是對腫瘤、代謝、心腦血管、呼吸、生殖醫學、老年醫學六大系統疾病進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務。近年來,三明市完善健康管理中心和疾病管理中心,建立疾病管理師和健康管理師隊伍,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我國堅持以基層為重點,推進分級診療,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目前,2171個縣(市、區)開展了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92%的縣級醫院達到二級及以上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消除了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空白點”。

大力培養全科醫生,發展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全科醫生由2015年的每萬人口1.38人增加到2023年的每萬人口3.99人。建立家庭醫生制度,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持續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免費向城鄉居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2024年人均財政補助標準達到94元,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務納入服務內容。

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表示:“我們要錨定2035年建成健康中國的目標,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持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為中國式現代化筑牢健康根基。”

(責編:崔麗華、高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